探討不同末期疾病分類病人之緩和醫療決策。採電子病歷回溯性調查設計,以2013 年8 月1 日至2015 年07 月31 日入住內科加護病房病人1103 人中符合Salpeter(2012) 末期定義( 存活期<=6M) 之584 人為研究對象。末期病人平均年齡以肝衰竭55 歲(SD =13.7) 為低、不施行心肺復甦術(Do Not Resuscitate, DNR) 討論以心衰竭為低( 佔16.3%),死亡率以肝衰竭為高( 佔55.8%)。不同疾病分類之末期病人其在性別、年齡、DNR 簽署、住院中死亡、疾病嚴重程度APACHE II score、呼吸器使用天數、加護病房住院天數等有顯著差異(P < 0.05),而在住院期間是否有裝置中心靜脈導管、心肺復甦術(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洗腎、使用呼吸器等醫療處置亦有顯著差異。所有符合末期定義病人中又以老年症候群最多( 佔53%),且老年症候群的共病比率最高,其次依序為心衰竭、腎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而以肝衰竭之共病最少。統計死亡病人其DNR 討論距離死亡的平均時間為3.8~10.4 天。不同末期疾病病情表現差異極大且DNR 討論時間較遲,因此對於疾病之臨床進程應有不同的DNR 討論及緩和醫療介入時機,而內科加護病房末期病人以老年症候群及共病較多,除需重視高齡病人在加護病房的善終外,未來須協助病人了解不同疾病臨床進程及治療選擇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