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各期文章

內科學誌 -第31卷第3期

綜論 
Piperacillin/ tazobactam 延長輸注與連續輸注方式給藥於重症病人臨床效益 與安全性探討  全文閱讀
189~201 
中文 
抗生素(Antibiotics)、重症病患(Critical ill)、延長輸注(Prolonged infusion)、連續輸注(Continuous infusion)、藥物動力學(Pharmacokinetics) 
林志忠1 、吳明芬1 、宋惠琳2 、傅彬貴3  
臺中榮民總醫院藥學部1 、衛生福利部南投醫院藥劑科2 、臺中榮民總醫院重症醫學部3  
加護病房是最常使用抗生素的單位,而敗血症是使用抗生素的主要原因。敗血症也會影響抗生素藥物動力學變化,導致血中藥物濃度不足,使感染重症治療失敗機率上升。因此2016 年敗血症治療指引建議,臨床醫師應根據藥物動力學採取不同的抗生素輸注策略,以提升敗血症治療成功率。β-lactam 類抗生素中,piperacillin/tazobactam 為最常用來對抗綠膿桿菌感染,屬於時間依賴型抗生素,可採取延長輸注4 小時(prolonged infusion, PI) 或者連續輸注24 小時(continuous infusion, CI) 這兩種策略。但PI、CI 的輸注方式是否具有臨床上治療效益,或在不良反應發生率及醫療經濟成本上,具有不劣於甚至優於傳統輸注方式(CII) 的優勢,值得進行文獻回顧。本文將探討以下三點:一、急重症病患病理生理變化與對抗生素藥物動力學之影響;二、使用PI、CI 方式給與piperacillin/ tazobactam 對重症病患以及嗜中性血球低下發燒症 (febrile neutropenia, FN) 之效益探討;三、使用PI、CI 方式給與piperacillin/tazobactam 之安全性與醫療成本考量。結果發現,高疾病嚴重度的重症病患,使用PI、CI 方式,可以提高血中藥物濃度,進而降低住院死亡率、治療天數以及抗生素暴露劑量以提高治療效益。其次,對於FN 病患採PI、CI 方式有較佳的臨床反應,尤其是已確認致病菌患者具有降低死亡率的優勢;第三,CI 方式對於接受連續性血液透析替代療法(CRRT) 的重症患者,可以提高血中藥物濃度,但不會增加急性腎損傷(AKI) 的發生率;最後,CI、PI 在醫療費用支出上,可顯著降低藥物的直接花費,甚至降低整體醫療照護支出費用。經由上述文獻,我們建議應推廣PI、CI 在重症病患的使用,以達臨床及醫療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