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各期文章

內科學誌 -第29卷第2期

專題 
A 型肝炎臨床處置及預防  全文閱讀
68~73 
中文 
A 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A virus, HAV)、高風險族群(At-risk population)、群突發(Outbreak)、疫苗接種(Vaccination)、血清反應(Serologic response)、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感染(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林冠吟1 、洪健清2,3  
台大醫院金山分院感染科1 、台大醫院內科部感染科2 、台大醫學院寄生蟲學科3  
急性A 型肝炎為感染A 型肝炎病毒後所造成之肝臟發炎症狀,藉由糞口感染作為傳播途徑,為食媒傳染疾病的重要病因之一。預防急性A 型肝炎的有效措施,包含改善衛生條件、注重個人衛生與接種A 型肝炎疫苗。現今經過實施A 型肝炎預防措施後,許多國家已經由A 型肝炎高感染密度轉變為低感染密度國家。然而,在低感染密度國家,由於缺乏對於A 型肝炎病毒保護性抗體之易感受宿主增加,因此只要引入A 型肝炎病毒於易感受族群中,仍有可能在高風險族群間造成群突發。近年來,流行病學證據顯示於亞洲、歐洲、美國等A 型肝炎低感染密度地區,陸續傳出於高風險族群之間,急性A 型肝炎的群突發感染疫情。台灣自2015 年6 月起,更經歷了大規模超過1400 多位急性A 型肝炎通報案例的群突發疫情,因此鼓勵疫苗注射,以減少A 型肝炎感染傳播,是一件刻不容緩的事。接種A 型肝炎疫苗後,於免疫健全者能產生極佳的血清保護性抗體與臨床預防效果;於免疫不全者,雖血清保護性抗體產生較緩慢,但在群突發之際也能達到良好的臨床預防效果。本文報告近年新興急性A 型肝炎於高風險族群的疫情,並介紹A 型肝炎傳播途徑及臨床症狀表現,以及提供A 型肝炎疫
苗的施打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