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賀氏桿菌(Shigella spp) 引發之急性腹瀉稱桿菌性痢疾(bacillary dysentery) 或志賀氏病(shigellosis),其為最具傳染性細菌之一,容易導致群聚感染;很少在非人類的靈長動物發生疾病。志賀氏桿菌有四種,在已開發國家以S. sonnei 為主,而發展中國家以S. flexneri 為主;但以S. dysenteriae 致病性較嚴重,在幼兒致死率近30%。推估全球每年發病人數為1.65 億人,是發展中國家嬰兒腹瀉及相關死亡主因。主要傳播途徑為口糞傳染,經攝入受污染的食物或水、接觸受感染的物體、或性接觸而感染。易受感染族群,包括:日托中心幼童及其照顧者、國際旅客、男性同性戀、及人類後天免疫缺乏病毒感染者。潛伏期約為1-3 天,症候為突發嚴重腹部絞痛、高燒、嘔吐、厭食、大量水樣腹瀉;隨後可能出現裡急後重、大便失禁和伴有血便的黏液性腹瀉。合併症以脫水為最常見,可伴隨嗜睡、譫妄、及癲癇等中樞神經病症;少見嚴重合併症有與產Shiga 毒素菌株相關的溶血性尿毒症候群、感染後關節炎、直腸脫垂、及毒性巨結腸(toxic megacolon) 等。實驗室診斷以糞便細菌培養與鑑定為主,亦可以快速分子生物學檢驗菌體或毒性基因。抗生素治療可依當地抗菌譜型態經驗性使用;因抗藥性問題,tetracyclines、ampicillin 及TMP-SMX 已建議不被納入初始經驗性治療選項;即使沒有治療,大多數病人在5 至7 日內康復。預防措施為注重手部衛生及飲食及飲水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