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各期文章

內科學誌 -第29卷第6期

綜論 
診間血壓測量方法對高血壓診斷和治療目標的影響:基層醫師應該怎麼做?  全文閱讀
339~352 
中文 
診間血壓監測(Offic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白袍效應(White coat effect)、自動化診間血壓監測(Automated office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收縮壓介入試驗(Systolic blood pressure intervention trial) 
陳朝欽1 、葉宏一2  
羅東博愛醫院心臟內科1 、馬偕紀念醫院心臟內科2  
在高血壓的診斷和治療中正確的測量和解讀診間血壓(OBP) 是很重要的,然而,應當指出的是,在常規臨床實踐記錄的診間血壓是相對不準確的,其血壓數值通常比在研究中符合準則標準測量所得的高。隨著這些限制的認知不斷增加,促使診間外血壓 ( 居家和動態血壓)監測和自動化診間血壓監測(AOBP) 的技術蓬勃發展,來消除白袍效應。AOBP 的讀數與白天動態和居家的血壓相當,現在已有足夠的證據將AOBP 測量納入初級照護,來取代手量診間血壓。因此目前有3 種類型的OBP: 一般實務、為研究設置和自動化OBP,降壓目標的關鍵決定因素來自你用甚麼測量方法獲得的血壓數值。最新的2017 美國指引定義的高血壓閾值和相應的治療目標,部分源自SPRINT 研究的結果,而此研究是以無人值守AOBP 作為測量血壓的方法。其中的一大課題是我們是否改變血壓測量方法,以轉化SPRINT 研究成果應用在診間操作上。在這篇文章中,我們將依循這個觀點來回顧現有的診間血壓測量方法,並探討這一領域的最新進展,期能提供優化診間血壓測量臨床實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