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各期文章

內科學誌 -第30卷第6期

專題 
不同培養基應用於臨床幽門螺旋桿菌分離率之差異分析  全文閱讀
396~401 
中文 
幽門螺旋桿菌(Helicobacter pylori) 、培養分離率(Culture isolation rate) 、藥物敏感性測試(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 
沈群勝1,2 、謝孟書3 、翁碧娟1 、劉忠榮1 、郭昭宏3,4 、郭富珍5  
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1 、衛生福利部屏東醫院 2 、高雄巿立小港醫院 3 、高雄醫學大學醫學院4 、義守大學5  
       幽門螺旋桿菌的診斷方式有分侵入性及非侵性檢查,其中侵入性檢查中有內視鏡檢查,藉由胃部組織切片,從病理組織變化,快速尿素?檢測及細菌培養鑑定[尿素? (urease)、觸? (catalase) 與氧化? (oxidase)] 等試驗鑑定之結果,確認為幽門螺旋桿菌得知,其中以細菌培養最困難。臨床上,不管三合一療法或四合一療法,都有一定治療失敗的比率。因此,藉由提升幽門螺旋桿菌培養分離率,才能探究此菌株抗生素敏感性,輔助臨床除菌用藥並提升根除率。本研究探討不同培養基對於幽門螺旋桿菌分離率的差異分析。本研究分別選擇三種培養基(plates),分別為CDC plates (CDC Anareobic agar plate); EYE plates (EYE anaerobic agar)及BAP plates (Blood agar plate);選擇採檢後 24 小時內及 72 小時內完成幽門螺旋桿菌培養差異比較,期望能提升幽門螺旋桿菌之高分離率。結果顯示,檢體採檢24小時內完成幽門螺旋桿菌培養分離率結果為CDC plates 73%,EYE plates 53%,BAP plates 100%。檢體採檢72小時內完成幽門螺旋桿菌培養分離率結果為CDC plates 37.5%,EYE plates 13%及BAP plates 100%。臨床上,胃部檢體採檢後若未能立即進行幽門螺旋桿菌培養,會降低篩出幽門螺旋桿菌的機率,結果顯示,BAP plates於檢體採檢24小時內及72小時內相較於CDC plates及EYE plates 均具有高分離率(100%),不受檢體採檢後72小時才進行幽門螺旋桿菌培養而影響分離率。根據臺灣幽門螺旋菌治療共識,若患者於二線經驗性除菌治療後未能成功除菌,建議進行藥物敏感性的測驗以之訂定治療方案,高篩選幽門螺旋桿菌分離率將有助於菌之抗藥性分析及提升臨床之精準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