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 HCV) 與愛滋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 皆藉由血體液傳播,除了過去認為靜脈藥癮者(injecting drug user, IDU) 藉由污染針具而造成高比例的愛滋病毒感染合併C型肝炎,近年來藉由性行為傳播C型肝炎的發生率也逐漸上升,尤其是男男間性行為者(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 MSM)。感染C型肝炎的相關危險性行為,包含無套肛交、網路交友、以藥助性、群交等。病患能夠藉由自然清除或是藥物治療清除體內C型肝炎病毒,但並無法生成具有保護性的免疫抗體,因此會因為持續進行風險行為而再次感染(reinfection)。根據分子流病(molecular epidemiology)觀察出C型肝炎病毒主要基因型別有地域之間的差異,男男間性行為與靜脈藥癮族群或風險行為有可能交互傳播。目前指引建議所有18 歲以上者皆接受一次的常規檢測,對於具有風險者,則需要增加檢測頻率;如愛滋病毒感染具有風險者,需每年檢測。檢測的流程為先檢測C型肝炎抗體(anti-HCV antibody) ,若陽性再檢測病毒核酸(HCV RNA);但對於免疫力低下者、六個月內感染者、再次感染者,則要加上C型肝炎病毒核酸作為輔助診斷。急性C型肝炎的治療與慢性C型肝炎一致,使用直接抗病毒藥物(direct-acting antivirals, DAAs) 8-12 週療程。治療上不須等待觀察患者是否能自然清除,診斷即治療(test and treat)的策略不僅符合經濟成本效益costeffectiveness),
也能達成愛滋病感染族群C 型肝炎微消除(micro-elimination)的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