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錄/各期文章

內科學誌 -第31卷第4期

專題 
新冠肺炎之流行病學、臨床表現及診斷  全文閱讀
234~238 
中文 
新冠肺炎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新冠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COVID-19)、反轉錄聚合酶連鎖反應 
王保山1 、柯獻欽1 、鄭高珍1  
奇美醫學中心內科部胸腔科1  
2019 年12 月以來,中國湖北省武漢市發現多起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其臨床表現與病毒性肺炎相似。經實驗室檢測,確認其致病原為新型冠狀病毒。隨著疫情的蔓延,中國其他省市及境外多個國家也出現此類病例。2020 年2 月,世界衛生組織將此疾病命名為coronavirusdisease 2019 (COVID-19, 新冠肺炎),新型冠狀病毒也正式命名為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 (SARS-CoV-2, 新冠肺炎病毒)。目前認為經呼吸道飛沫傳染與接觸傳染為SARS-CoV-2 主要的傳播途徑。COVID-19 潛伏期一般為14 天內,大部分是四到五天。疾病早期的傳染性最高。臨床表現以發燒、呼吸道症狀、腹瀉與嗅覺味覺異常為主。分子生物學檢查是診斷COVID-19 急性感染的最主要方法。